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

陳文茜:不是在臉書串聯就叫革命

(2011/03/21 18:59)

生活中心/台北報導

資深媒體人陳文茜今天(21日)指出,革命是要流血的,不是在臉書(Facebook)上串聯就叫做「革命」,她鼓勵學子應學習離開自己的小世界,看看身處的國家和世界動盪的歷史。

國立政治大學策畫的「建國百年論壇」登場首日,邀請政大教授陳芳明、陳文茜座談,以「書寫百年歷史」為題,從多元角度回顧近百年來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。

陳文茜以女性角度切入,談革命先烈秋瑾放棄家庭參與推翻滿清,失敗後被刑求、斬首,強調女性的歷史地位。她也指出革命是要流血的,不是在臉書上串聯就叫革命,在關注建國百年的同時,也要關注世界。

陳文茜透露,她曾與總統馬英九辯論國父孫中山的歷史地位,指馬總統非常崇拜孫中山,當她批評孫中山時,他無法想像他心目中的神,「被批評得一文不值」。陳文茜指出孫中山其實也有天真、偉大和躁進等面向,這些面向是否可同時存在我們的歷史?

談到228事件,陳文茜表示,是否能超越情感,以宏觀的角度解讀?並強調面對老一輩的本省或外省人時,所有人都應該對他們鞠躬致意,因為他們都經歷了痛苦的年代。

陳芳明則表示,寫中華民國史不可能只寫台灣,不同的文化和價值是在1949年才開始磨合,台灣思想和文學的豐富,是經歷了封閉階段,才造就現在多元的台灣社會。

陳芳明說,歷史是集體的,不是特定族群的,我們應該學習更客觀、更寬容看待社會,是多少人犧牲過才成就現在的開放年代,「這是我們寫歷史很重要的心得。」

政治大學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00年,籌畫「中華民國發展史」的撰寫,邀集國內外149位學者專家,從百年學術發展、政治與法制、經濟發展、社會發展、文學與藝術、文化發展六大面向,分138個議題,共寫成12冊,闡述百年來中華民國各面向的變遷發展,預計10月出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